提问:为什么会有人掘清住在国际空间站(ISS)里呢?
回答:那些人并不只是单纯地住在国际空间站里,他们还得在里面工作。他们生活的这个太空之家,我曾在2007年和2010年参与建造,如今已经变成了国际实验室,在这个特殊的实验室里,任何一项新的探索与发现都可能改变地球的容貌。
我在国际空间站的时光由各种各样的任务组成,比如,维护、搭建、科研等等。当时,科研并不是首要任务,如今却很被重视,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员和科学家齐心协力,都希望寻找到一些新的线索,以此探讨我们在未来的衣食住行的问题。
例如,有航天员最近开始在空间站里面做了DNA的序列测试;我们也有人在研究微重力对眼部的视觉神经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孵化出了更好的晶体;我们还探究在接近零重力的环境下,火会呈现什么状态。尽管我们不遗余力的追寻、探索,目前仍未找到那扇神奇之门的钥匙,那扇神奇之门里像是宇宙万物的藏经阁,能够让我们明白人体奥秘,解锁天地之谜,为此,我们还在不懈努力着。
虽然我是美国宇航局的铁粉,但我也是一个想要看见实实在在回报的纳税人。我觉得保龄球大小的球体们能够在国际空间站里完美对接和契合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肆散庆;还有,我们观察到表面张力能够让宇航员们用“袋子装着咖啡”,而当重新倒入杯中饮用时,也如同在家中那个熟悉的阳光午后一样,悠然自得地品着浓香;暗物质被认为是解开宇宙之谜的关键,科学家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不计其数的数据来证明它的存在,和他们一样,我时常为此感到兴奋。
我一直相信,如果我们能找到解决某些事情的方法,或者一些热门问题的答案,像是宇宙或太阳系的起源,哪怕跟答案有关的一点点信息也好,那样我们就不用太操心美国宇航局的资金问题了。我们也曾如此地接近答案:比如我们裂握差点儿就找到沙门菌的治愈方法,比如我们仍在不断完善把尿液净化成饮用水的方法。
所以当你如果问为什么要安排人住在空间站里时,我更想怂恿你用好奇的心态和求知的眼光看看天堂,之后,我希望你能问问我们和天堂之间到底有多远,倘若我们幸运能获得答案,这无疑将是世界的重大发现。我非常希望美国宇航局能够尽快找到这一答案,但事实上,我猜,这恐怕将会比你我认为的来得晚得多。
图解:俄罗斯的火星-500建筑的三维规划,是基于地面的试验以补充基于国际空间站的试验 - 用于准备一个载人火星任务。
我是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我们这一代人成长时都怀揣着许多憧憬。诸如时空旅行、星际移民、宇宙寻宝等等。当时,我们小学的每个小伙伴都想挤进体育馆里看看约翰格伦在友谊7号飞船的着陆直播。小朋友们甚至知道水星计划里所有宇航员的名字,并且对双子星计划的开展都迫不及待了。1969年7月20号,当尼尔阿姆斯特朗让人类的认知留下烙印时,我们都在荧幕面前热切兴奋地观看着。在那个年代,也出现了很多太空题材的电影,比如,《迷失太空》、《星际迷航》、《地球停转之日》以及《下一世纪》等,这些影视作品好像在提醒我们,是时候为迎接太空时代做好准备了。
在那个年代里,太空对我们有着致命的诱惑,深深激起我们的好奇心,让大家深信我们这一代是未知的探索者,周围人也鼓励我们成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让我们把自己扔到科学的海洋之中。
显然,我不是宇航员,安德森先生的回答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很漂亮。其实安排人们在国际空间站里面工作是希望能有新的发现,希望在世界各地人类的生存质量都能得到提高,他们都在这项研究工作中,这项工作是全人类的首要目标。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宇航员斯科特凯丽在太空中呆了一年的时间,只为寻求一个目的:研究低于正常值的重力如何在身体和精神上影响他的,以及对比在太空中的他跟在地面控制项目的双胞胎兄弟马克凯丽有何不同。我们都特别想知道长期的太空生活对身心有什么影响,在太空中我们能活得更久吗?
后来关于太空移民的话题越来越火,曾经应该出现在科幻电影里面的情节,似乎离我们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我们对此的质疑也越来越少。现阶段,有超过70亿的人口生活在地球上,以后这个星球无疑会变得越来越挤,即便不考虑空间问题,资源问题也是一个大忧虑。离开地球搬家到一个新的世界并不简单,重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只是我们需要考虑问题的一小部分,恐怕还有文化习俗、社交裙带等众多问题,到时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会把我们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如果我们有那么一个宝贵的机会重新来过,重新审视和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带着善良自由地思考,找到宝贵的和平,那星际移民的困难会不会减少很多呢?
即便当时作为一个小孩,从电视上观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海岬发射倒计时的时候,我感觉那时就已经看见了人类未来的危机,我们需要探索新的领域,正是为了以后的方方面面能够变得更好,我们需要为这些开拓者铺平道路,那时小小的我就有了这些愿望。
也许这个理由能地诠释为什么人们要住在国际空间站上,当然,我也会不断寻找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