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张原子”和“张辐射”分别是谁?

“张原子”和“张辐射”分别是谁?

1948年,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发现了μ子原子及μ子原子能级间跃迁发射的γ射线,物理学界分别称之为“张原子”和“张辐射”,为宇宙线及高能物理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时,许多科学家认为μ介子能与原子核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核爆炸。张文裕却以确凿的实验首次直接证明,μ介子是一种非强作用(即弱作用)粒子,它的质量比电子大200倍,轨道也远比电子轨道更靠近核,可形成一种仿佛月球卫星围绕月球旋转的原子,即μ子原子,从而否定了许多科学家的错误观点。1946年,张文裕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almer实验室,利用一套自己枯旁研制的自动控制、选择和记录宇宙线稀有事例的云雾室,在云雾室内记录经铅减速并停止在铅、铁和铝箔上的慢介子数,证实了停止在金属箔上的介子不存在引起尺咐爆炸的“星裂”径迹,从而证明μ介子是非强相互作用粒子。1947年他又根据铅、铁和铝箔停止μ介子的实验,证明μ介子被核俘获后在定态轨道跃迁,同时发射1-5MeV低能光子。实验表明,μ介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取代核外电子而在轨道上绕核旋转,从而发现了μ子系弱作用粒子和μ子原子,国际上称之为“张原子”和“张辐射”,其相应的跳跃辐射称为“张辐射”。“张原子”和没困橡“张辐射”的发现,首先突破了卢瑟福——玻尔模型,开拓了奇异原子研究的新领域,为研究原子核结构提供了很好的研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