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右向左贴,读对联也是从右向左。
一、首先区分上下联
1、可以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注:普耐氏通话里: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2、可以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3、可以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4、还可以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如,家和国在一个陪察对昌乱散联中,含家的为上联。
二、如果有横批则可以根据横批来区分上下联
1、若横批是从右到左,则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左边。
2、若横批是从左到右,则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右边。
三、贴对联
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一般会把上联贴到上首,下联贴在下首。
扩展资料: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据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