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柯萨奇病毒(甲组和乙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以及类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最常见。

[症状]

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

心肌受累的症状,患儿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及乏力。心律紊乱以过早搏动多见,轻者无不适;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严重心律紊乱可导致心力衰竭、昏厥、抽搐。

重症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稍发绀。

[注:心源性休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输出功能急性衰竭,全身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征:安静条件下出现心动过速,个别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

合并心包炎者心界多有明显扩大。

心尖区第一音低纯,部分有奔马律,伴心包炎者可听到一过性心包摩擦音。

危重病人表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两肺出现罗音;肝脾肿大,提示循环衰竭。

心电图:多数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低电压,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朴动或颤动,甚至心室颤动。

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轻、中度扩大心搏减弱,肺瘀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GOT、LDH、CPK、升高。

并可从咽部、粪便、血液中分离病毒.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超声心动:轻者无改变,重者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泵功能降低。分型: 轻型无明显症状,无心功能障碍。可见过早搏动或T 波降低。数周至数月预后良好。

中型有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纯,奔马律.心电图有明显异常病程1年至数年才逐渐恢复重型起病急,多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反复发作心衰,则心脏明显扩大。可并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或栓塞。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远期预后差。

2心肌炎的日常禁忌有哪些呢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个严重的心脏疾病,这个疾病很多的时候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和隐匿性,所以让人防不胜防。想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健康和安全,要及时的了解一些疾病的常识。那么,病毒性心肌炎的日常禁忌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

第一、急剧减肥

很多该病的患者都想通过减肥的方法来使自己保持更加健康的状态,但是这是 一个非常的不可取的行为,急剧的减肥会使得患者的体重迅速的下降,导致了蛋白质的过度的消耗,肌肉组织也会减少,逐渐的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进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第二、吃饭过饱

患者在平时的三餐当中要注意不能吃的过饱,否则会使肺内的压力增高,导致心脏的代谢的增加,进而诱发这个疾病的产生。

第三、远离脂肪

所以患者在生活中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远离一些高脂肪的食物,这样才最利于心脏的健康。

第四、晨跑

很多的朋友都有晨跑的习惯,但是对于这个疾病的患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清晨的慢跑对心脏都可造成不适当的压力,所以患者最好采取散步、练气的方式。

以上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日常禁忌有哪些,这些都是要求打击在生活中要积极的落实的一些常见的措施,忘大家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积极的落实好这些措施,才能使自己的健康更加可靠。

3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患心肌炎

父母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否患病毒性心肌炎?

1. 医学常识,略知一二。

一般患病的孩子,开始会出现感冒、腹泻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腹痛、周身不适、皮疹、肌痛、面色难看、烦躁等。有的甚至行走时有跛行。

如遇到吃了药、打了针以上症状不见好的话,随着此类症状的逐渐消失,在几天或二、三周后可能会出现心脏症状。

2.观察细致,尽早发现。

观察细微的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玩耍、嬉笑之间,发现孩子有大叹气。其实这表明孩子有胸闷、气短等不舒服的情况。

3孩子会感到心前区不适、乏力、心慌、长叹气等。

专家提醒:

在孩子患感冒或感冒后1-3周,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以上情形时,要提高警惕,应上医院给孩子做详细的体格检查。

4轮状病毒心肌损害的幕后黑手

轮状病毒感染危害不小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它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婴幼儿腹泻有80%~9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

轮状病毒最容易感染出生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在我国,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有过被轮状病毒感染的经历。秋冬季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

在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婴幼儿便开始发病。

早期主要表现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接着出现腹泻,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每天10次左右,个别患儿可达20次。还可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

曾有报道显示,轮状病毒性感染时心肌损害发生率可高达到50%~70%,其中30%的患儿心电图可出现异常,少数可因爆发性心肌炎而猝死。

心肌损害发生率高

轮状病毒引起心肌损害,主要与以下几点相关:

◆可以通过胃肠道作用而导致病毒血症,进而损害心肌;

◆血液中的轮状病毒直接损害心肌;

◆通过免疫反应及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血液浓缩等引起循环障碍,机体代谢紊乱,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造成心肌损害;

◆婴幼儿器官功能不成熟,屏障功能差,更使之易损。

总之,轮状病毒的心肌损害发生率高,因受年龄限制,患儿表达困难,容易被家长忽视。

所以,当宝宝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异常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当腹泻患儿出现精神差、心律失常等表现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必要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重视并发症的监测,早期诊断并进行治疗,避免贻误最佳抢救时机。

口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轮状病毒感染严重危害宝宝的健康,许多宝宝就是由于长期腹泻造成营养不良,以至影响到将来的生长发育。那么,怎样才能制服这个危险分子呢?

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

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纠正患儿的脱水、酸中毒等症状,对于症状轻的患儿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药店中有口服补液盐供应,按说明书用即可)。

要做到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除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外,还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经清洗和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此外,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且简便易行的预防方法,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受病毒感染的机会,避免重症病例的出现。

5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感染与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心肌组织病变,并引起心肌功能紊乱的一种疾患。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常见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能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基病毒;引起皮肤斑疹或腹泻的埃可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这些都是经肠道传染的病毒。

还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心肌炎可能表现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易被家长及早发现。

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个别重者,可因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源性休克而突然死亡。有时,病毒侵入人体后并未引起重病,但当小儿受冷、发热、营养不良、活动量加大或伴发细菌感染时易促使其患病。

在家庭中如果小儿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后不久继而出现了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嗜睡、呼吸困难喘大气等现象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看到孩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心律不齐,或触摸脉搏有脱落不齐的感觉,在新生儿则可表现为体温不升、拒食或呕吐、四肢发凉,此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给医生提供可靠的病史,以便为早期治疗争得时机。

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儿必须充分卧床休息,一直到烧退后3-4周,减少活动动量,这一点极为重要。避免让婴儿过度啼哭,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患儿所在房间要少嘈杂,绝对避免继发感染和重复感染。所进食物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疾病初期少吃脂肪类食物,不能一次吃得过饱,可以少量多次用餐。发生心力衰竭时需限制钠的摄入量(包括盐、碱)。而且休息时间要坚持6个月到1年。如服用激素或强心类药,应严格遵照医嘱增量、减量,千万不可擅自停药。有慢性感染病灶者也应早发现早治疗。如慢性扁桃体炎,应在心肌炎好转稳定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有龋齿尽早修补或拔除,避免反复感染。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关键要彻底治愈流感、水痘、风疹等原发疾病。

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按时预防接种传染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电影院、市场等,并根据气温变化注意加减衣服,减少忽冷忽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多数预后良好,经数周或数月即可痊愈。但其中有个别遗留有心电图的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这些病儿应定期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