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怎么评价胡适

怎么评价胡适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其历史背景。第一,胡适选择的哲学道路对于中国人评价他造成什么影响。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本质上是一条解构主义道路。这在落后贫困的旧中国很显然是显得特立独行的,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迎合民粹”,还是偏黄色下流的那种,而不是打鸡血的那种。这样一种哲学道路,就导致胡适哲学的成功的结果就是受众对他这样的“大知识分子”的嘲讽。《让子弹飞》里,“没有你,对我很重要。”那么,胡适就像那个假的黄四郎,是“没有我,对我很重要。”第二,胡适为何选择这样一种哲学道路。二战进行到后半段,前所未有的全面动员导致这已经变成了一场“思想战”。倘若不加强思想教育,那么各国就会重蹈一战“王冠落地”的覆辙。这时,坦肆派二战就呈现出一种与一战相似的状况,即集体安全,而且是思想领域的集体安全。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冷战”。简而言之,就是假如德国倒了,那么整个轴心国就倒了,无论其他小弟过得多么滋润;苏联倒了,整个东方阵营就倒了;美国倒了,整个西方阵营就到了。这与二战之初日本、法国乃至美国等列强吸取一战教训,各自为政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在这一阶段,纳粹也好,苏联也罢,打出的旗号都是“科学”。相对应的,旧世界的英法帝国,甚至于蒋介石这种身处同盟国阵营的,日本这样身处轴心国阵营的,打出的旗号都是“传统”。这种传统不可避免地发展成一种自废武功式的“反智主义”,在科学的冲击下风雨飘摇。此时,以胡适为代表的“美国传教士”就“倒果为因”,炮制出一套“众生平等”的“无智主义”。即知识多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科学的),手握理论武器的人并不能指导知识少的,缺乏理论武器的人,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消解知识和知识分子本身的神圣性——读书只为稻粱谋,千里做官只为钱。而这种“去指导”潜含让贺着一种“闷声发大财”的逻辑,如此就避免了觉醒民众对于“传统说教”的逆反心理,进而不知觉地坠入庸俗化的“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彀中。而另一方面,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彻底放弃民族主义国家的建构,千年帝国的宏图,转变为一个只要发财了,或者有发财意愿都能来的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的“高等华人”、“高等东欧人”、“高等非洲人”用亲身经历有效迟滞了东方阵营的冲击,以极具感染力的个例反驳高深莫测的乌雹腔托邦体系。这一套不能说高尚,但却击中了人性的弱点——表功讳过,十分之有效。这件事其实中国历史上有过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