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从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了大发展,不光南朝的梁武帝信佛,北朝的皇帝和达官贵族们也都信佛,迷信宗教,在北周初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顶点。北魏时佛寺有6000多座,和尚尼姑有75000多人,到北周佛寺猛增到30000多座,和尚尼姑达到200多万人。佛教的畸形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有见识的君主便开始禁佛和毁佛,这类事在北朝先后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是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北魏从拓跋珪开始创下国家政权的基础,到拓跋焘时力量最为强大,他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决定限制佛教的发展,他规定,50岁以下的和尚必须离开寺庙,回家种田,服兵役,缴纳租税。这道命令下达后,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445年,北魏发生了盖吴领导的大起义,拓跋焘亲自领兵镇压。平定了盖吴的起义之后,拓跋焘回到长安,看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还有造酒的工具,佛寺的内部还收藏着大量的财物,甚至关着许多年轻的妇女,拓跋焘十分震怒,他说:“和尚不是修行、做善事、不吃荤腥、不结婚吗?这佛寺中要刀枪干什么?造酒干什么?留女人干什么?”拓跋焘的大臣崔浩建议:“佛教坑害人民,造佛像浪费钱财,应该把佛像毁掉,禁止人民信佛、出家当和尚!”
446年,拓跋焘下令:“把天下所有的佛寺全部捣毁,把所有的佛经、佛像全部烧掉,把僧民全部杀光,永远禁绝佛教的流传。”
拓跋焘的禁佛运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死后,北魏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又信起佛来,再一次掀起信佛、崇佛的潮流。到北周统一天下时梁宽,佛教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灭佛运动。
西魏末年,大权掌握在宇文泰的手中,宇文泰被封为太师、大冢宰,都督中外军事。宇文泰死后,爵位传给儿子宇文觉,宇文觉在557年废掉魏恭帝,建立北周政权,这就是北周的孝闵帝。宇文觉死后,北周政权动荡了一段时间,直到周武帝宇文邕掌握了皇权,北周的内部才稳定下来。
周武帝当了皇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大规模的灭佛。
周武帝在灭佛之前,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还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只留儒家思想,把佛教橡宽亮和道教一起灭掉。其中567年的一次大辩论比较有名,当时有一个和尚叫卫元嵩,他上书给周武帝,表示自己不当和尚了,他说:“应把造佛像的热情和钱财用来造城池,把皇帝当成佛祖。古代尧舜的时候并没有寺庙,也不信佛教,可那时的天下太平得很,而江南的齐、梁两朝的寺庙、和尚多得数不清,可他们却很快就亡了国。”这些话很有说服力,也深深地打动了周武帝,他灭佛的决心更大了。
577年,周武帝在灭掉北齐政权后,在邺城召集了500多名和尚、道人参加大会,宣布灭佛。这一决定遭到了和尚们的坚决反对,慧远法师大声地和周武帝争辩,并且威胁周武帝说:“你这样不敬佛、不敬神,死了以后会被打进十巧逗八层地狱,受尽苦难和折磨,一万年也不得超生投胎!”
周武帝坚决地说:“只要老百姓的生活过好了,我情愿下地狱受苦!”
这次毁佛运动,没收了40000多座寺庙的房产,把寺庙的房屋作为王公大臣们的住宅;让300多万名和尚、尼姑还俗回乡,让他们成家立业,为国家服役,增添了许多劳动力,扩充了兵员;还把佛像和经书烧毁,把寺庙中和尚的用具等一一奖给有功的大臣。
这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使国家的田产、户口得到了增加,负担租赋的人口多了,国中人均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迅速增强起来,对北周统一北方全部领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