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谯周是个什么样的人???

谯周是个什么样的人???

谯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儒。谯周学问非常之好,从《三国志·谯周传》里,人们很难看到谯周有不良记录,相反还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安贫乐道。谯周家里十分贫穷,他本人不置产业,埋头读书,废寝忘食。据说谯周读古人的书读到会心的地方,自己竟然笑起来了,饭都顾不得吃。 第二,谯周对诸葛亮非常敬重。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成都,谯周第一个赶往汉中奔丧,结果谯周到汉中后刘禅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奔丧,所以其他人都没有去,只有谯周吊唁,可谓英雄惜英雄。 第三,敢于直谏。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为所欲为,修宫殿、增乐队,还出去游山玩水,这时候谯周上疏直谏。所以,谯周不是小人,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小人。 按照一般的思维,卖国贼肯定是小人,但一个不是小人的人出卖蜀汉,是什么道理?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蜀国该亡,或者说在谯周看来,蜀国该亡。三国时代,国家和天下是两个概念,天下高于国家,而天下是必须统一的,如果一个国家被认为阻碍了天下的统一就该灭亡,这就是谯周的思想。那么,谯周思想的来源在哪里呢?答案是杜琼,益州的大学问家。一次谯周去问杜琼,现在百姓都说“代汉者,当途高。”最终取代汉朝的、正当大路又很高大的是谁?杜琼说是魏。谯周不明白,杜琼说魏就是阙,阙就是古代皇宫门口正当大路的两个高大建筑物,又叫魏阙、象魏,所以民间段燃雀弊子里说的“代汉者”是魏。也就是说,谯周主张刘禅投降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政治立场问题。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很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皮族不是道德问题,把政治问题解释为道德问题是一种很肤浅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谯周、杜琼这些说法牵强附会、强词夺理,但在中国古代,这种民间的段子往往是代表民意的。 曹魏出兵灭蜀,司马昭命邓艾和钟会各率一支军队南下,是年8月从洛阳出发,10月邓艾的军队就已经打到了成都的门户———广汉。消息传来,蜀汉朝廷一片混乱,刘禅召开御前会议向大臣询问意见,大臣们分为两派,两派都主张逃跑,但一派认为应跑往吴国,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去南中。两派争执不休,刘禅也没有主张,这时光禄大夫谯周站了出来。 谯周当众指出去吴国不可以,道理很简单,“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三国志·谯周传》)意思是自从有了皇帝,哪里有跑到别的国家去当皇帝的?谯周认为一个皇帝跑到了别人的国家只能称臣,那么既然要称臣,而且根据政治斗争的规律,从来都是大国兼并岁旁小国,所以吴国终究要被魏国吞并,等到那一天,我们难道再跟着吴国去投降第二回?至于另一个选择南中,谯周说,南中可以去,因为南中还是蜀国的地盘,但是陛下要早做准备,这个时候去已经来不及了,“群小之心无意可保”,意思是手下那些小将、小官、小吏们已经不再拥护你。最终的结论很简单,就是投降曹魏。 谯周的投降理论发表后,朝廷一片安静,只有个别人怯生生地问了一句,邓艾都到广汉了,他会接受我们的投降吗?谯周说,东吴还没有灭亡,曹魏肯定接受我们的投降。不但接受我们的投降,还要客客气气地对待我们,给我们的陛下封一块土地,封个爵位,诸位放心。就这样,刘禅投降了曹魏。 可以说蜀汉之亡是谯周说亡的,刘禅投降是谯周说降的。陈寿曾经评价,“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这句话正面在说刘禅一家平安无事,蜀汉百姓免遭战祸,都是谯周的深谋远虑。但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大都痛骂谯周为卖国贼,认为蜀汉江山毁在谯周的三寸不烂之舌,都很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