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
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凳掘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巴颜喀喇地块和中国东部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和构造枣友核。
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灌县-江油断裂(前山断裂)、映秀告裂-北川断裂(中央断裂)和汶川-茂县(后山断裂)及其相关褶皱之上,5·12汶川地震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之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映秀-北川断裂全新世(10000年)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其长期地质滑动速率小于每年1毫米。GPS观测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的现今构造变形也是以逆冲和右旋剪切为特征,但变形速度不大。因而,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
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