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古文中“量此村夫……”量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量”指:打量,衡量。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派闭顷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古文中“量此村夫……”量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关于“三顾茅庐”,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基本上可以用诸葛亮“摆谱”抬高身价来概括。

而根据《三国志》和《资治态碰通鉴》的记载,刘备“凡三往,乃见”,也就是说去了3次,诸葛亮终于肯见刘备,于是两人达成了共同打天下的协议。

但还有一种更权威的说法,是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意思是,我本是平民百姓,在南阳靠种庄稼过日子,为的是在乱世中活下去,我并不希望外界了解我。但先帝(刘备)并不因为我的社会身份不高而轻视我,反倒降低自己的身价,多次到草庐中和我讨论天下大事。我因此而大受感动,决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刘备尘陆。

这个是诸葛亮自己说的,肯定最有权威。据此,我们可以把“三顾茅庐”做这样的理解:不是刘备去了几次没见到诸葛亮,直到第三次才见到他,而是刘备在荆州的若干年间,曾多次到诸葛亮的草房去,跟他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到最后,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这应该是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