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古代建筑类型为宫、殿、门、府、衙、埠、亭、台、楼、阁、寺、庙、庵、观、阙、邸、宅等。
一、宫
皇家居住的房屋/神化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庙宇的名称,如昭阳宫、关雎宫、景仁宫、长春宫等。
二、殿
高大的房屋,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供奉神佛的地方,如太和殿、含风殿、华盖殿等。
“宫”和“殿”成为帝王住所的专称以后,为个别建筑物命名时又有一些讲究。外朝建筑都经“殿”名,内廷建筑多数以“宫”名,少数以“殿”名,总的说来,是殿在前面宫在后,殿大而宫小。"行宫”是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封建帝王为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在全国保地都设了行宫,有临时的,有长久性的。
三、门
用于皇宫和王府的大门叫实榻大门(如下图所示),大门门外多安有门钹,门内有插栓。讲究的大门门板多施油漆,尤其是朱红漆最显示等级。此外,在官宦住宅和皇家宫殿建筑的门板上,还多装饰有门钉,门钉一般为五路到十一路,门钉的多少能严格地区分出建筑的等级。
屋宇式大门是大门中的主要形式,呈现为一座单独的房屋建筑形态,既是门又是屋。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大门形式,上自皇帝的宫室,下至普通百姓的住宅,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完全独立的单体建筑式“门屋”,一是整座建筑与出入口相结合的“门塾”。
垂花门是古代中国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一般的大门,如有檐柱,则柱体都是上撑门檐、下达门前的台基或地面,具有承重的实际作用。但垂花门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垂花门不但悬垂的门柱漂亮、精美,而且柱子之间的额枋,也多采用镂空雕花装饰,或绘制精致的彩画,五彩瑰丽。北京四合院中多建有垂花门。要是在古言小说里面能写出垂花门,那逼格就很高了。
如图,圈出来的部分是不落地的。
以两立柱一横枋构成一门,柱头上染成黑色的,被称为乌头门。乌头门其名在很多留存史籍中都可见到,是坊门和高等级住宅的一种特殊造型,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棂星门。
券( xuàn)门也可以称为“拱券门”。拱券一般都是由砖石砌筑,所以券门也就是指用砖石砌成的半圆形或弧形的门洞。拱圈大多为圆弧形,有大于半圆的,也有小于半圆的,还有尖拱券形式。很多拱券门的门洞边缘,即券脸等位置还常装饰雕刻图案。
拱券门在我国传统官式建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陵庙类或藏书类等特殊的类型之中。
隔扇门大概出现在宋代,在宋代以后的古建筑中较为常见,从民居到皇家宫殿都可以看到,是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它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整排使用,通常为四扇,六扇和八扇。隔扇门一般是先用方木做成框架,隔心中可以雕饰各种花纹或图案,冬天天气寒冷时可以在隔心后面糊纸、嵌纱或安装云母片等,以遮挡寒风与冷气。有时候,为了将建筑内外空间连通,形成一个大的室内外连通空间,还可以把隔扇部分或全部摘下来。清代用于内檐装修的隔扇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碧纱橱(《红楼梦》中出现过)。需要区分的是,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玉枕纱橱”中的"纱橱" 是指防蚊蝇的纱帐。
四、府、宅、第
府指的是王宫府邸,具有不同意义、一等(辅)国公的爵位的人的宅第。如清朝的律法上规定爵位是郡王和亲王的府邸才能称为府,由内务府分给他们。只有祖上曾当上官,或者现在当官的,或者有爵位的,才可以称为府。一户人家再怎么有钱,没有大官就不能称为府。那些商人买官的,有了官职后就是府了。
一般士大夫的宅第就只能叫“宅”,剩下的基本上都被称为宅。一般的地主乡绅的家,都称为宅,不能称府。
清朝贝勒的居所就是“第”。有极少数的“第”是由皇帝赏赐给郡王、公主的。一般“第”和“宅”是要自己出银子购置的,“府”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 。
五、埠
埠( bù),本意为停船的码头,即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建筑。由于有很多码头后来成为市镇、故引申指有码头的城镇,或泛指城镇;又特指商埠;又用于地名。
六、亭
亭,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著名的有兰亭、流觞亭、沉香亭、醉翁亭、留听亭等。
七、台
高而平的建筑叫台,一般筑成方形。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还有戏台,主要供古时唱戏娱乐之用。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著名的有古琴台、铜雀台(如下图)等。
八、楼
指两层以上的房屋,如黄鹤楼、岳阳楼;阅江楼、聚远楼、芙蓉楼等。”或者茶肆、酒店、歌舞游乐场所也称楼,如茶楼、酒楼、舞楼等,甚至有“青楼”一词。因此,楼的主要功能为娱乐、军事或报时等实用或世俗功能。我们最常见的古代楼建筑有城门楼、钟鼓楼、舞楼等。
小说中常见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有自己的绣楼。一旦进了绣楼里,就意味着小姐开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电视剧里总有小姐带着丫鬟溜出去,不知道编剧是什么脑回路)。小姐有丫鬟伺候,吃喝拉撒就在这个绣楼里面,每天练习琴棋书画、女红、三从四德、礼仪持家等技艺,学会如何做一个大家闺秀以及贤妻良母。十五岁出嫁,称为“出阁”,也就是可以出绣楼的意思。
千金小姐十三岁时开始住进绣楼,所以上绣楼的第一组台阶设计成十三级;古代要求十五就能出嫁,到了二十岁不嫁就是剩女了,所以第二组台阶设计了七级,和第一组相加等于二十级,也就是在提醒小姐,二十岁之前是她们的“黄金年龄”。绣楼外部结构低矮后退,“低”指的是小姐不能出人头地、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才是正道。“后”指绣楼比旁边的楼都要后退几尺,因为小姐常年在楼上锁着,除了自己的爹以外没有见过其他异性,尤其是与自己同龄的异性。小姐的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为了防止小姐看到外男,家长将楼整体后移,使得小姐在绣楼上的视野范围仅仅只有绣楼院那一方土地,平时看到的也只是几个丫鬟、老嬷嬷。
绣楼其实象征着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思想。男人的居所宽大宏伟,而女儿的闺阁却是娇小憋屈。限制闺阁中人的视线,禁锢她们的思想,完全将女子放于从属、附庸的地位。由于严重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女人只能熬到老才能享受到应有的尊敬。所以绣楼看着很精致很美好,其实是十分残酷的封建礼教束缚。
九、阁
指女子的卧房/内室/楼阁。汉时有“天禄阁”、“石渠阁”,清时有“文津阁”、“文汇阁”等均为藏书的地方;或指供佛的地方,如清"佛香阁"。由此可知,其“阁”的建筑文化意义应是藏书、供佛等高雅的文化、宗教活动场所。在建筑规划中,阁一般又用于建筑群中轴线的尽端,有暗示终止的作用,如在寺院规划建筑中常见最北端的藏经阁,文庙建筑规制中的最北端为尊经阁。
十、轩
指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或者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现代一般指茶楼、古玩店、或饭馆等仿古建筑。住人的轩以霁清轩为例,霁清轩位于颐和园内谐趣园的北面,为一独立的庭院。面积约290平方米。建筑群的中心有天然石峡清琴峡,引水东流出园。主体建筑霁清轩位于峡南高处,面阔三间,轩东一亭。轩西北清琴峡面阔三间,坐西面东。随山势下有游廊,其间有亭,并连建有多处房屋。
十一、榭
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休憩建筑,也意为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划重点,一定要在水边!
榭的特点是: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
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十二、院
指四周有墙垣围绕、自成部分的房屋。重点是要有围墙。
特别说一下书房,古人书房可称有斋、屋、庵、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 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王维"竹里馆"、沈括"梦溪园"、王冕"梅花屋"、归有光"项脊轩 "等等。如果要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建议要有真正内涵,不要用一些矫揉造作的好看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