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据

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据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网友肯定都要笑我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谈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并不是一个思想老套的人,相反自认为很多时候比同龄人还要新潮一点,包括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思想观点等。之所以重提旧论,主要是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切身体会使我由感而发:还是棍棒底下能出孝子! 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其中又有很多为父母极尽宠爱娇生惯养型的,从小到大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的,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仍然会对父母出言不逊恶语相向的,甚至有的还会拳脚相加上演全武行,说话做事很没有分寸,让人大跌眼镜直皱眉头。记得前不久乘公交车,偶然听到对面的两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在窃窃私语,表情愤慨,于是凝神去听,就听到“***现在看上去真的很老啊,怎么一下子老成这样”“全是被她儿子给气的”“也只有怪她自己,小时候把孩子宠的要上天,到现在把她气得半死不说,还要三天两头去派出所赎他回来”......原来是在议论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不孝子”啊。下了车,我的心情还是很沉重:教育孩子真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我老家在农村,兄妹三个,我排行老二,小的时候兄妹三人均属于被父母散养类型的,上学的时候下雨父母从来没有送过伞,除了给家里打扫卫生得到过老爸老妈两毛钱三毛钱的奖励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零食更是有限,即使是条件艰苦,仍然没能使父母因此而对我们手下留情,做了错事闯了祸的时候就是我们兄妹三个的“世界末日”,因为妈妈肯定会把我们反锁在家里,用已经准备好的底部光滑抽打有力的鞋子把我们的臀部狠狠的“判扒磨伺候”一顿,打完以后,做了错事的孩子肯定会坦白交代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没有犯错的此改孩子则引以为戒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记得那个时候妈妈的常用成语最多,什么“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什么“人没脸,树没皮,百法难治”了,什么“从小看大,三生到老”了,都堪称经典。还记得那个时候哥哥挨打最多,打的他悄悄地把挨打的次数在习字本上划“正”字,以图将来长大了报仇雪恨,妹妹其次,因为老妹小时候最倔,又喜欢“狡辩”,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歪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净吃嘴上的亏了”,所以也经常挨打,我摄于“挨打”的压力,又因为本性较乖,所以挨打最少。如今我们兄妹三人均已结婚生子,对待父母一直恭恭敬敬,尤其哥哥,身为长子,一直是我和妹妹学习的榜样,孝顺父母,工作努力,与嫂子相敬如宾,提到小时候要报仇雪恨的事情他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呵呵,想来,“孝子”都是打出来的! 时代在变,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改变,很多人已经抛弃了过去那种掘斗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人们都在想方设法采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似乎已经与现代的家庭格格不入了。但是,我认为,新的时代,应该赋予“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新的意义和内涵: 1、“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提倡家庭暴力,也和家庭暴力有着截然的不同,它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使孩子纠正错误摆正态度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受教育,有教训,要选对时机,要找准部位,而不是把孩子往死里打; 2、“棍棒底下出孝子”反对父母对孩子一味溺爱,提倡用“文治+武治”来管理孩子,教育孩子,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更体现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理性。 对孩子不能“家庭暴力”,但是也不能“一味说教”,走出这两个误区,才能更好地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走上正轨,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