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至1433年间,明代中国派出了七艘巨大的海军远征队,由太监大尉郑和率领。这些探险队沿着印度洋的贸易路线走到了阿拉伯和东非的海岸,但是在1433年,朝廷突然终止了远征。
是什么促使了郑和结束航海远征?
明朝朝廷在西方观察者中引发的惊讶甚至迷惑,部分是由于误解尘棚了郑和下西洋的初衷。
不到一个世纪之后的1497年,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前往西部一些相同的地方,他还在东非的港口进来,然后前往印度,与中国的行程相反。达伽马去寻找冒险和贸易,所以很多西方人认为郑和的旅行也是同样的动机。
然而,明朝海军上将和他的宝藏舰队并没有进行探索之旅,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已经知道印度洋周边的港口和国家。事实上,郑和的父亲和祖父都用敬虔的哈吉,表明他们已经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进行仪式朝圣。郑和没有航行到未知的地方。
同样,这位明军上将也不是为了寻找贸易而出海。一方面,十五世纪全世界都在进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中国没有必要去寻找客户。
另一方面,在儒家的世界秩序中,商人被认为是社会最卑微的成员之一。孔子把商人和其他中间商视为寄生虫,利用实际生产贸易商品的农民和工匠的工作。帝国舰队不会像贸易这样卑微的事情玷污自己。
如果不是交易还是新视野,那么郑和究竟在寻找什么?在七下西洋的的宝藏舰队注定要展示中国人可能对所有的王国和印度洋世界的贸易港口,并带回异国情调的玩具和新奇为皇帝。换句话说,郑和的庞大舰队意在震惊和敬畏其他亚洲国家,向明朝致敬。
那么,为什么明朝在1433年派御则停止这些航行,要么焚烧大船停泊,要么让它腐烂(取决于来源)?
推理
这个决定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赞助郑和前六次航程的永乐皇帝于一四二四年去世,他的儿子红乐皇帝在思想上更为保守,儒家思想,于是下令停航。(永乐的孙德宣德,在1430一1933年有最后一次航行。)
除了政治动拆段机,新皇帝还有一个财政动机。远征所消耗的财力;由于不是贸易游览,政府几乎没有收回成本。如果不是为了他父亲的印度洋冒险,新皇帝继承了一个比它本来可能更为空虚的国库。
中国自给自足,它不需要印度洋的任何东西,那么为什么要派出这些庞大的舰队呢?
最后,在宣德皇帝统治期间,明朝中国在西方的陆地边界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蒙古人和其他中亚人民对西方的侵略越来越大胆,迫使明朝统治者把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确保国内的边界上。
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明代中国停止派出宏伟的宝藏舰队。然而,对于“假设”的问题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中国人继续巡逻印度洋呢?如果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的四条小葡萄牙帆船遇上了超过二百五十艘大小不等的中国帆船,但都大于葡萄牙旗舰?
如果明朝中国在1497-98年曾经统治过海浪,世界历史将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