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现代汉语通常读音为:[dī],另有 [dǐ], [tí]异读音。
“堤”本意是指在河流中拦腰堆筑的土坝,用于截流蓄水,引申义是任何围水的土坝。该文字在《礼记·月令》和《荀子·王制》等文献均有记载。
“堤”是形声字。从土,是声。战国古玺为左"是"右"土",后世则左"土"右"是"。"堤"读dǐ,为"坁"的异体字。《说文》:"堤,滞也。"段玉裁注春猛码:"此篆与坁篆音义皆同。"读dī,同"堤",堤坝,沿江河湖海修筑的防水建筑物,多用土石构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宋芮司徒生女知贺子,赤而毛,弃诸堤下。"
“堤”的释义:
1. 形声。从土,是声。本义:河堤,堤坝
2. 同本义
堤,唐也。——《说文》
完堤防。——《扒哪礼记·月令》
脩堤梁。——《荀子·王制》
河堤绕绿水。——唐· 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
又如:河堤;海堤;堤埽(堤和埽。亦泛指堤坝);堤唐(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
3. 陶器的底座
蓼菜成行,瓶瓯有堤。——《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