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 qīng tíng ]。 qīng: 声母q,前鼻韵母ing,读第一声。tíng:声母t,前鼻韵母ing,读第二声。
详细解释:
1、身体细长,头部有复眼一对,胸部背面有基州膜质翅两对。生活于水边,捕食蚊蝇为生,是一种益虫。雌的以尾点水产卵水中。幼虫为水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五月五日埋蜻蜓头於西向户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成青真珠。” 唐 王建 《戴胜词》:“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夫人之耳不可执,不可恃也,蚁动而以为牛鬭,蜻蝏翼而以为曳大木,震雷发乎前而聋者不闻。” 冰心 《寂寞》:“你看那边水上飞着好些蜻蜓,一会儿要下雨了。”
2、指形状像蜻蜓的发钗。
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之二:“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蜻”组词:
1、蜻蛚子 [ qīng liè zǐ ] 迟锋简
基本释义:虫名。似蟋蟀而小,码裤绿色,能鸣。
2、蛉蜻 [ líng qīng ]
基本释义 :有窗的轻舟。
3、蝘蜓 [ yǎn tíng ]
基本释义:古书上指壁虎。
4、蜻蝏 [ qīng tíng ]
基本释义:见“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