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语中,随喜的梵语anumodana,巴利语同。意为: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法华经卷六随芹正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次次累积,功德至大。大智度论卷六十一则谓,随锋谨喜者之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
随喜一词,亦引申为参与佛教仪式。于天台宗,为五悔(灭罪修行之忏法)之一,亦为五品弟子位之初品。
据法华玄论卷十载,随喜有二种:
(一)通随喜,谓若见、若闻、若觉、若知他人造福,皆随而欢喜。
(二)别随喜,依五十功德之说,特指闻法华经,随而欢喜。又谓大小二乘之随喜不同,大乘之随喜广通三世十方诸佛及弟子,小乘仅局限于三世佛;大乘随喜法身之功德,小乘仅随喜迹身之功德;大乘之随喜通于漏、无漏,小乘之随喜唯限有漏心。
此外,或以随喜为随己所喜之意,如以布施为例,富者施金帛,贫者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
引自《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一寿命品》、《大乘三聚忏悔经》、《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修忏要旨》、《观经疏散善义》。
那么,如你所问,师兄答曰“随喜”,意即:
如邀约对方做善事,则表示嫌基悔乐意参加;
当听到他人的善事,表示赞美敬仰之意,内心亦生欢喜之情;
因他人之言行之欢喜而生欢喜之心,同喜之意;
在参观佛寺之中,交谈时表因此而生的欢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