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hòng,原意是过去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后多用于评论人物的等次,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间的美好情谊。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意思是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
英文翻译:elder and younger。
造句:
1、他俩的实力差不多,都在伯仲之间。
2、一个青春靓丽,一个冷若冰霜,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春兰秋菊,不分伯仲,让人赏心悦目。
3、关羽和赵云实在是伯仲之间,难分高下。
扩展资料:
伯仲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
引证解释:
1、指兄弟的长幼次第。也代称兄弟。
汉蚂碰顷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闷陆同伯仲,古则拜亲。”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2、代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吵差“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曹寅《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指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 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王羲之《与谢安书》:“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
宋秦观《代贺王左丞启》:“学穷游夏之渊源,文列班杨之伯仲。”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西山兰若,碧云、香山相伯仲。”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