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答凯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扩展资料
赏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四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典故
有一天仲由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师徒俩,正在去往匡城的路上。走累了,俩人在途径的一个半山腰的弯道休息之际,仲由看到山的那边的云端中冒出一些尖角,远看有点像鸡头,好奇心起,他挨个数了遍,大概三十个。鸡头昂扬,冲出云层,仲由涌起一股热血,就问孔子:“三十而立,到底何意。”
仲由问出这个问题后,一枚秋叶斜斜地飘落下来,孔子站了起来并搓了搓手,然后用一根树枝在一块大石头上,写了一个“立”字。仲由惊讶地发现,孔子写的这个“立”字的形态,犹如一个男人,岔开双腿,脚下踩着一块木板,就像是站在独木舟上正要向远方驶去。
孔子说:“立就是‘一个人’,站在‘一’上。你现在就是一个人,你站在‘一’上,你看看蠢樱你的脚,你脚下都有何物。”仲由说:“我脚下有一根枯枝。”孔子说:“男人三十,既有安身之处,生活也有着落,欲望淡却,这个‘一’就是一枝栖息之地。
孔子又说:“立就是‘一个人’,站在‘一’上,你记住了吗,你看看你的脚,你脚下还有何物啊。”仲由说:“老师,我脚下有一片秋叶。”孔子说:“男人三十,大小的风浪都已经历过,也该通透练达了,察微小世事,识全盘大局。所谓见微知著,看一眼就知道是波浪还是波折,此‘一’是一叶知秋。”
孔子说:“立就是‘一个人’,站在‘一’上,你真的记住了吗,我不信,不然你再看看你的脚下还有何物,你说的出来吗。”仲由听话就再看了看脚下,发现除了树叶和泥土真没别的什么了,无奈只能回答没有。
孔子笑了笑说:“男人三十,该来的自然会来,来了也不怕;不来也别傻,受点风浪就像怀孕,晚孕的人比比皆是。三十岁来了,别以为成功的区别,仅是拥有和没有,没有的我正视,拥有的能视为零,此‘一’是一无所有。”
这一番话无论是对仲由而言还是今人也罢,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人生的三十岁不仅仅是数字的递增,更多的与日俱增的成熟度。所谓“安身立命”按照孔子的标准而言,三十岁要有安身之处,要有处变不惊之姿,更要有带举丛洞察世事的眼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