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玛利亚简介
玛利亚(希伯来语מרים,Miriam,Miryam;拉丁语Maria;英语Mary, 天主教翻译为玛利亚;新教翻译为马利亚;约公元前18年——公元41年),生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Galilee)地区的纳匝助(Nazareth,拿撒勒)人,是耶稣基督的母亲。
所有相关于圣母玛利亚的事迹,大多记载于新约圣经的福音书中,其中,又以《路加福音》的记载较其他福音书为多。部分则是记载于新约圣经的《宗徒大事录》(使徒行传)中;另有一些部分事迹与传说,则来自于初期教会的流传。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从玛利亚接受天使预报耶稣的诞生开始,记载她在少女时期已与一位名叫若瑟(Joseph,新教译名为约瑟,相传生于公元前90年,卒年则约在公元3年到18年间)的男子订婚,后因天使显现邀请,因而受圣神(Holy Spirit, Holy Ghost,新教译名为圣灵)感孕怀孕并生出耶稣。根据新约的记载,除了早期的宗徒(使徒)外,玛利亚也在耶稣的传教工作以及初期教会的建立上,扮演了相当特殊的角色。这样的缘故,使得玛利亚成为基督宗教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人物,从基督宗教教会建立初期起,就倍受尊重,继而有「圣母」、「万福童贞玛利亚」等称呼。
在基督宗教内,东正教和天主教都认为玛利亚是天主(上帝)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所以是无罪之身,不同于其他人类。玛利亚在死后升天,成为可以代人祈求赦罪的中保圣人(类似于神人之间的仲介者、仲裁者)。神学家卢德维格。奥特(Ludwig Ott,公元1906年——1985年)就认为相对于夏娃引诱亚当致使犯罪,玛利亚是人类服从的象征。
历来关于玛利亚的地位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看法主要来自于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中,参与的神学家们在讨论此一议题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玛利亚是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一位同救赎者,是天主之母,处于与基督同等地位。关于这样的看法,除了有夸大玛利亚的角色外,也较为缺乏圣经方面的基础。另一种则将玛利亚的地位降至人间,将其视为完美的被救赎者、教会的典型。上述的两种看法,其实就反映出了两种天主教会诠释玛利亚在教会的角色之当代不同立场。相较于天主教会,基督新教则是只认可玛利亚为耶稣在地上的生母,不接受天主教关于玛利亚无罪之身可作为中保的说法,甚至也否认了她的无罪之身。虽然如此,新教信徒仍然认为玛利亚具有虔诚的美德,并受到上帝的特别喜爱。
此外,天主教在有关玛利亚的教义方面,除有上述的不同立场外,运禅雹主要可整理为下列几点:
1.玛利亚是天主之母。
2.受圣神的庇护丝毫没有丧失童贞。
3.与众人不同之处在于她无染原罪受孕,并充满恩宠,避免了所有的罪。
4.由基督而来的诸恩宠中保。
5.肉身灵魂一同升至天国。
6.象征为百合花,代表清纯。
但是在植物象征方面,除了百合之外,可以象征玛利亚的植物至少有二十多种,还包括莲花、紫罗兰、玫瑰等,其中与玛利亚敬礼最有联系之植物为「玫瑰」,因此有时玛利亚也会被称为「玫瑰圣母」、「玄义玫瑰」。
玛利亚为当代所注意者之一即为「圣母显现」现象。自基督宗教早期开始,即有相关于玛利亚显现的传闻,但总结来说,从十九世纪中期后至二十世纪,关于圣母玛利亚显现的传闻特别多。举世闻名者有1858年在法国露德的显现、1917年在葡萄牙法蒂玛的袭简显现,各被称为「露德圣母」、「法蒂玛圣母」,两者皆在天主教会的调查后,获得承认。至于基督宗教其他教派对此则持保留或否定态度。
台湾也曾经在宜兰礁溪乡五峰旗有过圣母显现的传闻,但并未经梵蒂冈承认。另外,位于屏东县万峦乡万金村的「万金圣母圣殿」(Wanchin Basilica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则是台湾两座宗座圣殿(具有特殊地位的天主教堂)之一,现为国家三级古迹,具有历史与信仰上的特殊价值。
关于圣母玛利亚在当代基督宗教的意义,除在基督宗教神学中的讨论范畴外,另外也涉及了一神信旁帆仰与欧洲文化、父性宗教与母性宗教、文化心理原型等相关议题,具有着多元而复杂的层次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