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消失,只是被朝代遗忘了。
1985年冬天,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的秦建明来到泾河边,终于寻找到了失踪的郑国渠,它位于泾河瓠口一带的礼泉湾里村和上然村之间,被当地人叫作“老虎岭”的地方,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郑国渠首遗址,它完全是人工堆起来的杂土,不是自然原生的,“老虎岭”就是“秦土”。至此,迷失千年的郑国渠终于浮出水面。
战国末期,我国历史朝着建立同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大蚂秦国欲有事于东方,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而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计策,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西行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渠。
当时,国家间的兼并战争十分剧烈,进行战争的是军队,支撑战争的却是经济实力。在战国时期,农业经济是处在主导地位的,要想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以供长期的战争所需。秦国本来就想发展水利,关中又是秦国的农业基地,所以很快地采纳了这一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开始(前246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完肢颂工,人称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以后,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并吞了诸侯各国。而吴国,虽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就是因为修建邗沟而致使国家疲敝,但从强盛到衰败只有短短四年时间确是不争的事实。秦国的郑国渠是间接为了战争,直接用途是灌溉农田,增加粮食产量,而邗沟无论是设想还是实际用途都是直接为了战争。
郑国渠遗址,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中国古代水利史滚饥埋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扩展资料
在两千多前年的秦国,当时秦国所有官吏的眼里,郑国最终被秦始皇赦免,说明在经历了一场暗无天日的争斗之后,李斯又成为了秦国朝廷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经过了杂治一战之后,李斯的地位更是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在这一年里,嬴政不好过,百姓更不好过,而且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件,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太后因为和某个历史人物私通而被软禁,吕不韦失势被流放至河南。郑国间谍案发,引证发布逐客令。
郑国渠不仅是几千年的历史文物,更是经历了战争和历史不断洗刷的见证者,当我们有幸参观郑国渠的遗址,我们会发现它的沧桑都是源于历史不断的折磨。现在它已经不能再为老百姓工作,早在2016年11月郑国渠就已经申遗成功,成功跻身为陕西省的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供后世的人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