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基础的语文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拿到该拿的分数不丢基础分。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一)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一、 分类
诗 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古代诗歌
近代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 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 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 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 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 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戏剧知识点
定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及标准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分
话剧 以对话为主,如《威尼斯商人》。
歌剧 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
舞剧 以舞蹈为主。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分
多幕剧 生活面宽广,情节较复杂。
人物较多,布景变换频繁。
独幕剧 人物较少,情节较简单。布景变换少或不变。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
历史剧 如《打渔杀家》。
现代剧 如《白毛女》。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喜剧
悲剧
正剧(悲喜剧) 如《白毛女》
剧本特点 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语言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有舞台说明: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散文知识
定义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抒情散文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贵散) 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第一部分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
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二)
记叙文
一、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 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
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三)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 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趣味成语练习
一、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井然标初中文言文理解型默写 走进数学世界 初一数学 等有序(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二、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三、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四、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甘如饴(甘之如饴)焦若愚(大智若愚)八、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九、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十、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