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魏则西之死的启示

魏则西之死的启示

4月12日,西安某高校21岁身患滑膜肉瘤的学生魏则西去世。魏则西的家人倾尽全力,带着他四处求医,最终选择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这根“救命稻草”,但仍没有改变生命不可逆转的悲剧。关于这件事,虽然舆情关注更多的是医疗行业的监管和医疗广告的安全问题,不过,魏则西事件更实质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疾病。对待疾病与面对其他事情是一样的。美国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已经做了总结:“请上帝赐予我宁静,让我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请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情;请上帝赐给我智慧,让我分清哪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简言之,就是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和分清哪些是可改变、哪些是不可改变的。在魏则西的求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医者几种对待疾病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第一种是诚实和理性;

第二种是进行探索(试验性治疗);

第三种是不诚实(欺骗),包括有意和无意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疗的核心。医护人员如若要帮助和安慰患者,首先要对疾病有一个诚实的态度。魏则西曾多次到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多地的肿瘤医院求治,医生都告知希望不大,并让魏则西的父母再要一个孩子。该病恶性程度高,难以治愈,目前除了最新研发和正在做临床试验的技术,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北京肿瘤医院的医生也明确告诉魏则西和其家人,业内是不承认这个技术(生物免疫疗法)的。但是魏则西最终就医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既信誓旦旦地说有效率达百分之八九十,又说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而且说保魏则西20年(命)没问题。医疗工作者更清楚医疗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如此论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不严谨,这是对生命最基本诚信的缺失。当然,试验性治疗也是可以采用的,如基因疗法或干细胞疗法,包括生物免疫疗法,都是可以试验的,但是,必须遵循伦理原则,要经过卫生主管部门的伦理委员会批准,要对患者进行知情同意,而且是对某一种疾病已经没有其他治疗的方式之后。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过三个“三分之一”的论断: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可以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能无法治愈的。滑膜肉瘤就是其中一种,晚期因远处转移后更难治疗。这些情况都应当向患者讲清楚,而非以有效率达百分之八九十来误导和欺骗病人。因此,如何要求医生和在良知上如何唤醒医生以诚信对待病人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让魏则西一类的病人不再出现,哪怕是极大减少。 另一方面,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也决定了结果。尤格·布莱克(J·rgBlech)在其著作《无效的医疗》中说,人们得到的信息越少,接受治疗的情况也就越频繁。但魏则西和家人获得的信息并不少,而且咨询过比较负责任的各地的肿瘤医院,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检验的生物免疫疗法。 这个问题并不是说魏则西和相当多的患者无法分清哪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是首先难以区分医疗信息和医生,这一点《无效的医疗》也说得很明确。就诊时,一位医生不一定开药给你,但鼓励你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比起那些向你推荐各种昂贵药物甚至打包票,包治你的疾病的医生来,前者就是值得信赖的。但是,对于病人来说,即便能区分这一点,内心也是不情愿的,而且要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病急之人难以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病急乱投医”,求生心切让病人如同溺水者,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一种治疗方法当作救命稻草,这种脆弱而急切的心态无疑成为欺诈者得手的最重要条件。当面对一种不能治愈,至少是现在不能治愈的疾病时,医者和患者是否有勇气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当采取保守疗法和顺其自然时,具有强大自我修复功能的机体也能帮助病人抗御和战胜疾病,至少可以延长生存期,甚至会柳暗花明,如一些癌症患者的自我康复,也就不会有枉花无数钱财甚至倾家荡产的人去财空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