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跟其弟弟苏辙是同胞兄弟,而且一同中进士,兄弟俩和父亲苏洵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人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兄弟情深,苏轼的那首“明月几时有”就是想念弟银神弟的。
苏辙:
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伏历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锋厅亏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苏家三门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苏轼苏辙性格:
苏轼性格,坦诚直率。面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的过激言行,面对一挨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因循作风,他都坦言告诫,毫不留情。
因此在两党交替掌权执柄时,他都得不到任何一派的信任,都要排挤他、打击他。苏轼多次遭贬,一生吃尽了苦头。对于苏 轼的遭遇,苏辙曾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苏辙一生,谨小慎微,游离于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虽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
尽管他不像哥哥那样光彩夺目,却比哥哥少了许多磨难。后苏辙定居颍川,田园隐逸,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晚年宁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