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有两次含义,一个是汉语词语和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1、汉语词语
中庸,为儒迟烂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码肆漏为德也,其至矣乎。”
译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
2、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雹谨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扩展资料
含有中庸的成语: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不夷不惠、不偏不倚、凡事有度
【反义词】偏听偏信、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