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唐代诗人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拿缓如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消启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哪雹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文学特点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