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君子色而不淫,发乎情,止乎礼是什么意思?

君子色而不淫,发乎情,止乎礼是什么意思?

“君子色而不淫,发乎情,止乎理”的意思是:

"乎"是介词,意思同"于" ,"发乎情,止乎礼"就配或滑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全句的意思是,有修养的男子喜悦看到美丽的容貌举止,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出处】:出自《诗经》毛诗序。

【原文】: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解释】:“发乎情,止乎礼”是孔子的主张。谈情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就是不能苟合,这里的“止”并不是停止感情的意思培腊,而是指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为君子所为。

【作品】:《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一般而言《毛诗序》是指大序。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团轿(朱自清,《诗言志辨》)。《尚书·虞书·尧典》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则肯定由来已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即载文子告叔向曰:诗以言志;到战国时,《庄子·天下》与《荀子·儒效》也都分别讲过“诗以道志、诗言是其志也”的话。而这里所说的“志”,是指与修身、治国也就是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志向、怀抱,属于理性的范畴。由此可见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触到诗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