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出处:宋·惠洪《林间集》。“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历史出处:
成语“解铃还须正数世系铃人”出自南京清凉山。"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写作"解铃系铃",其中的"系"应该念作xì,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解铃系铃"这个典故里,"系"的意思是把铃铛用绳索栓起来,挂在老虎脖子上。[1]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与很多历史举肢典故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还有很多典故的发生地就在南京。近日记者采访得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南京清凉山上的清凉寺。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 后来这句话就被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到了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还以“心痛还得心药医,毕山解铃还需系铃人”加以引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