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犁头尖的药用价值

犁头尖,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L.)Decne.的块茎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瘰疬,血管瘤,疥癣,毒蛇咬伤,蜂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犁头尖的药用价值

扩展资料

特征描述

多年生草本。块茎小。叶多数,和花序柄同时出现。叶柄稍长,稀于顶部生珠芽;叶片箭状戟形或3-5浅裂、3裂或鸟足状分裂,集合脉3,2条接近边缘,第三条较远离。花序柄短,稀伸长;佛焰苞管部席卷,喉部多少收缩;草本,有块茎;叶片箭状戟形或3-5裂或鸟足状分裂。

佛焰苞有一阔而短的管,此管宿存或于口部收缩,檐线形至,卵状长椭圆形,脱落;檐部后期后仰,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多少渐尖,常紫红色、稀白色。肉穗花序两性:雌花序短,与雄花序之间有一悔蔽段较长的间隔,附属器各式,大都具短柄,基部近截形、圆锥形、线状圆锥形、棒状或纺锤形。

花单性,无花被。雄花:雄蕊1-3,花药近无柄,压扁状,药隔薄,有时稍突出于药室之上,药室卵圆形,对生或近对生,由顶部向下开裂或顶孔开裂。雌花:子房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1室,胚珠1-2,卵圆形或近葫芦形,珠柄短,着生于室基;无花柱。

柱头半头状。肉穗花序突出,雌花之下有中性花,附属体平滑,延长;无花被;雄花有雄蕊1-3,雌花:子房1室,有胚珠1-2颗,基生;辩前圆中性花同型或异型:下部的与雌花相邻(假雌蕊),棒状、匙状、钻状或疣状,或隐失,或圆柱状线形,或几成钻形;上部的细小。

浆果卵圆形,种子1-2,球形携塌,顶部锐尖,有皱纹,珠柄与种阜汇合,种皮薄,珠孔稍凸出。胚乳丰富,胚具轴。果为一卵圆形的浆果,有种子1-2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犁头尖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犁头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