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学者曾说:两性关系代表了“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其中的含义是指“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历史上的两性关系正是如此——比如中世纪盛行的女性割礼,中国妇女的缠足和三从四德,南亚地区寡妇的自焚殉夫和强制性童婚,阿拉伯妇女身体的终生包裹以及遍及世界的拐卖妇女和强迫卖淫等等。在妇女痛苦弯曲的身上,一些男人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
在西方社会,男权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竞有如此理论:性欲的出现结束了人类的黄金时代一一在那个时代里,人类无忧无虑地生活,没有邪恶,无需劳作,更没有伤心伤身的疾病。而性欲产生了“女人这个派宽可诅咒的种族”。基于这个理论,男性统治世界,女性成为其附庸和动产,成为被奴役被压迫对象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即便到了卢梭、黑格尔这些贤明之士的时代,“男性优越”的自然法则也常常由他们的不经意之间凸露出来。
性常识方面的进步更是缓慢。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人还认为“一个有德行的妇女很少有性欲”。1878年,英国医学会刊甚至花了6个月时问去讨论“火腿在月经来潮妇女的触摸下会不会腐败”。如果考虑到那时的欧洲已经是丁业革命时代,已经是共和、立宪时代,两性关系还如此蒙昧,这不能不说明两性关系在人类文明演化史中确实是一个含糊而常新的话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女性主义运动于西方发轫,争取选举权,进而争取平等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包括薪酬、就业、家庭等等方面。节育方法的改进更使妇女获得更多的行动自由。但是,至少就美国6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来说,性解放并不等于就解放了妇女。《女性的秘密》一书的作者贝蒂·弗里丹把中产阶级家庭叫作妇女的“舒适的集中营”。很显然,女性主义者既对性解放有半推半就的赞赏,又对广告上大肆渲染女性特征而把她们降低到玩物的地位而感到震惊。另外还有一个参照:在美国,家庭内发生的暴力行为比家庭外的要多。
不管女性乐意不乐意,时至今日,强大的男人世界仍是两性关系的主体。男人自作主张地通过文化传播机制来塑造他们需要的女性姿影;以主人翁的姿势俯视着作为客体的女性。在大多数男人的眼里,女性不过是待犁的土地。
不均衡的两性关系体现了整体的性别权力框架,具体到个人之间的两性关系,有社会学者又将其大致分为6种状态或层次:即性关系、猫鼠关系、搭档关系、情侣关系、朋友关系和暧昧关系。
小说家言:“男女之间只有一种关系,那就是性关系”。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一部分真理:两性关系的起点是性本能,是互相因性别差异而对自身没有的那种性的需要。这就是“性关系”,是两性关系的原始状态。在这种关系中,性的需求、性的吸引是最初也是最终的动力。这是一种初级的两性关系。
“猫鼠关系”出自迪斯尼经典卡通片《猫和老鼠》。这里的纤梁猫和老鼠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强者和弱者,而是相互依存的猫鼠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远比我们原来知道的要微妙。这种关系可以用来恰当地比喻男女关系的一种状态,即自作聪明地玩弄别人或相互玩弄。不过,“猫鼠关系”应是比“性关系”高一个层次的两性关系,并不是因为这种关系包含了更多的情感、道德或审美的因素,而是因为这种关系形式上的复杂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尽管主导这种关系的因素仍然是性,但它包含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具有人类社会“成人游戏”的性质,为了达到目的,需要有性以外的情感、道德和审美等各种考虑。
毫无疑问,“猫鼠关系”事实上就是一种充满了强烈性暗示意味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我的满足。在这种关系中,虽然性的满足是其主要诉求,但多少还包含有情感方面的内容。至于这种关系中的道德和审美考量,主要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猫鼠关系”中免不了会有“受害者”——其中有自觉的受害者,也有无辜的受害者。对这种两性关系报有幻想的人,必须做好“受害”的准备——从审美的角度讲,“猫鼠关系”可能有虚幻但却短暂的华丽,但从情感和道德角度讲,这种“游戏”没有赢家。
“搭档关系”是两性之间以特定毁羡运时期的特定利益为纽带、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为目的的一种关系。这里的所说的“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利益,也包括非金钱物质方面的利益。“搭档关系”满足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需求:金钱的、物质的、权力的、生理的、情感的需求等等。男女之间的“搭档关系”,往往以“友情”或“爱情”的方式呈现,尽管并非所有的“友情”或“爱情”都是以利益为纽带、以个人需求满足为最终目的的。这种关系通常不表现为赤裸裸的利益诉求,相反,更可能表现为温情脉脉的两情相悦。毫无疑问,这种关系是复杂微妙的,微妙到有时甚至连当事人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尤其是当事人的非金钱物质利益需求,在双方的关系中可能表现得异常曲折复杂。笔者倾向于认为,这种类型的两性关系在当前社会相当普遍地存在着。
以“搭档”方式呈现的两性关系,通常会有相当丰富的情感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会延续一定的时间。这种关系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由性主导的。如果这种关系中存在性关系的话,当事人道德方面的考虑往往会对其形式产生重要的约束作用。应该说,这种关系的是符合人性的,一般来说也是合乎道德的,有时候甚至可能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建立这种关系的前提是特定时期当事人特定的利益需求,一旦双方或其中一方的需求得到满足(或者显然无法得到满足),这种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许多无疾而终的“友情”,往往就是这种关系最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