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将高仙芝是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的偏听偏信被害死的。
高仙芝生年不详,死于公元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
高仙芝长得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
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
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没有取胜,遂于天宝六年(747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
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
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
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756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正拆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扩展资料:
枉死刀下
唐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
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
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
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
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
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词后,
大怒不已,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天宝十四年十二十八日(公元756年1月24日),边令诚到了潼关,
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
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御史大夫也有诏命处死。”
高仙芝急忙下马尺森,说:“我退兵是有罪,死罪我不敢否认。
但认为我偷偷克扣赏赐和军粮,是诬蔑。”
他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将都在这里,您难道不知道?”
他又回头对部下说:“我把你们招募来,当然是想打败叛军多得重赏,
但叛军力量正强,所以撤退到这里,也是为了加强潼关的防守。
我如有罪,你们可以说,如没有罪,你们就喊冤枉。
”全军都喊:“冤枉!”喊声动地。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您是我提拔的,
又接替我当节度,我现和你一起死,难道是命吗?”说完于是赴死。
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当时名将,他们的被冤杀引起了军心举困枣的动摇,
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高仙芝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镇守安西,
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作出了贡献。
他退守潼关,暂避敌锋,有利于阻止叛军西进长安。但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的偏听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枉死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