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殿试谁主持

殿试由皇帝主持。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

殿试谁主持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

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态塌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码缓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年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殿试谁主持

宋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试,宋仁宗宣布殿试不再淘汰考生。

明清殿试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帆模圆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