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四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也用来形容人到中年,即四十岁,这是一个大概的年龄,不惑之年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不惑之年”本来是用来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后来就直接用来指四十岁左右的人。
不惑之年形拆此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不惑之年”来称呼年至四十岁的人。
其他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0、志学:十五岁。
11、及笄:女子十五岁。
12、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5、杖朝:八十岁。"八十杖于朝。"谓八十握汪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段御仔:"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16、期颐:百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