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年轻有为,楚国日益强盛,越王勾践综合当前的局势,权衡利弊之下,决心把自己的女儿越姬下嫁给楚昭王为妾,嫁妆就是名满天下的越王剑,可见“卧薪尝胆”的勾践,能屈能伸,为达目的,做事决然果断。
和越姬相隔时间不久,几乎同时嫁给楚昭王的还有蔡国的蔡姬,不管是正简因为政治的目的,还是因为两人相貌出众,在众多姬妾当中,楚昭王最喜爱的就是她们两个。
有一天,风和日丽,楚昭王带着两位爱姬出城游玩,到了云梦泽,面对如此美景,在看着怀中的两个美人,楚昭王心念一动,问了她们一个很哲学的问题,都说“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不知道两位爱姬,你们愿意一生追随我,乃至死去吗?蔡姬听到这个问题,立刻回答道:我与君王如此恩爱,生前死后都必将追随大王左右。
网络配图
楚昭王听完,大为感动,这时候,越姬的回答给楚昭王泼了一盆冷水,我本以为大王会有楚庄王的薯行雄心壮志,没想到大王会问如此浅薄的问题,竟然拿生死当儿戏,这种同生共死根本毫无意义。楚昭王不是昏君,虽然知道越姬说的话很有道理,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由此渐渐地疏远的越姬。
直到公元489年,楚昭王病危,太史夜观天象,卜卦的结果是,大王的恶疾若想除去,必须转移到大臣的身上,大臣们听到之后,纷纷请命愿替大王消灾解难,楚昭王说,有你们的帮助,我才能更好的治数清哗理国家,怎么能让你们替我去死,蔡姬这个时候闭口不言,越姬却向前一步,直言愿意为大王消灾解难。
楚昭王感动之余,这样说道:你连和我“同死”都不愿意,为什么又愿意为我去死,越姬回答道:当时我虽然这种死法很可笑,实际上我心里是愿意的,只不过相比较儿女情长的死法,我更愿意为大王的仁德而死。
没过多久,楚昭王还是病亡,临死立下遗嘱,立公子章为王,公子章就是越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楚惠王,受到母亲品行的影响,楚惠王得到了朝中大臣和百姓的拥护,楚惠王也得以让国家更加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