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半生功名半生坎坷 作者:萨苏 出差回来了。出差中,依然决定来写一点东西,不过没有填旧坑,我天马行空地写,难为您天马行空地看,抱歉了。 这些话题的材料来自于原清华大学,中科院数理化学部,中科院物理所,长春光机物理所等地的前辈,但不包括我的家人。 这次出差,压力很大,来写这份东西,第一是为了纪念。由于材料获得时间已久,如果不写出来,我会忘记得越来越多,何况,谁也保不准什么时候,心态或生活的变更,就无法写出什么了。 每一个文中提到的名字,都是我所衷心敬重,并视为楷模的。每一个给我提供材料的老先生,今天都依然在世,然而他们都年事已高。昨天,刚有一位老先生和我说起,他把所有的书都卖了,以前的事情准备都忘记。 可是他真能忘记么?我们聊了整整三个小时,连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罢课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些内容,我担心不下笔会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影子里,而让我们忘记了中国科学界曾有过这样的一批人。 未必是多大的事儿,都是些名人轶事,甚至有些带点儿八卦。 下笔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祈祷,祈祷上苍对他们这些一生奉献给科学,奉献给真理的人,以特别的恩赐,使他们得平安,得快乐,得健康。若真有上帝,祈求他听到我的声音。 时间紧,文章只能抽空写,这本来就是在请假中所写的一点随笔。而且,这里上西西河不便,不得不请人代为发稿,请见谅。 我们平常人的眼里,科学界的人们在1949年后好长时间都不大吃香,至少“臭老九”的帽子是戴着的。因此,当有一位液野老先生告诉我当年有的科学家工资比毛主席还高,萨着实是有些不能相信。 然而老先生说这是事实。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叶企孙先生。 老先生五十年代开始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 - 那就是邓稼先。 数理化学部是科学院当时的第一大部(似乎还有一个科学技术部),在这里做秘书,最低,也是当时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老先生告诉我,当他态埋锋毕业的时候,中国全国只有五万名大学生,今天,有五百万,是他想不到的。似乎也有为自己是那五万分之一有些得意的样子。 因为作这个秘书,教授们的工资多少,老先生也自然有数。 当时,叶企孙先生的工资,是三百六十元。 毛泽东呢,则是四百零四块八。 如果是这样,怎么能说叶先生比毛公工资还高呢? 因为叶还有一个固定收入,他是中科院学部委员,学部委员每个月要补一百元钱的。 所以叶先生的固定收入是四百六十元。 四百六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老先生说,当时他的师兄在清华教书,每个月拿出八块钱帆晌来当伙食费,可以天天吃水鱼王八的。 所以叶企孙先生当时实在“阔”得很。 叶先生还不是最有钱的,当时工资最高的,既不是国家领袖,也不是科学家,而是梅兰芳 - 梅先生的工资一个月两千元。比他少一点的是马连良,马先生一个月一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