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指战乱,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具体解释:
1、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培棚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墨子·号令》:“与城上烽燧相望。”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修塞障,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汉·班固《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配渣则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
《隋书·高劢传》:“有功不赏,无辜获戮,烽燧日警,未以为虞,耽淫靡曼,梁嫌不知纪极。”
《明史·王翱传》:“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清·昭连《啸亭杂录·乌提督》:“各堞丘熢燧,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严察奸谍。”
2、指战乱。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元·周昂《晚望》诗:“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复。肆颁涣号,用慰群情。”
清·冯桂芬《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洎庚申之难)侧身波涛烽燧之中。”
郭沫若《骆驼集·访日杂咏六》:“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铀鈈井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