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药物性皮炎的表现有哪些?

药物性皮炎的表现有哪些?

药物性皮炎,是药物进入人体内引起皮肤或粘膜的反应。常引起药物性皮炎的药物有四大类:①解热镇痛药: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发病最多;如阿司匹林、索米痛、安乃近等:②磺胺类药物:以复方新诺明引起的居多;③抗生素:以青霉素引起的最多,特别是氨苄青霉素;④镇静安眠及抗癫痫类: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其他药物如痢特灵、血清制品也较为常见,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药物过敏也逐渐受到重视。1.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最常见的是青霉素注射后,有时发生在做青霉素皮试时。必须积极抢救。2.荨麻疹型药疹,常由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类、疫苗、酶类、胰岛素等药物引起。3.固定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解热镇痛类及四环素、青霉素、奎宁等药引起。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疹,边缘清楚,其上可有小水疱。4.麻疹样和猩红热样药疹,本型药疹常颤缺由磺胺类、链霉素、苯巴比妥、青霉素、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对氨基水杨酸以及灰黄霉素等药物引起。皮疹表现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斑丘疹,或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以躯全四肢皮疹最为明显。5.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本型药疹主要由抗生素引起,最常见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表现为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发生的小而浅表的非毛囊性无菌性脓疱,皮损常发生于服药后1~2周内。6.多形红斑型药疹,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中央有水疱,边缘带呈紫色,形成特征性的靶型或虹膜样损害,本型重症者为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皮损进一步加重也可进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7.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常由解热镇痛药、磺胺类、青霉素及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和差、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药物引起。皮疹起于头面部,自上而下迅速遍及全身。初起皮疹为暗红色斑疹,进而融合成片,形成大小不等的松弛性大疱和表皮松解,黏膜也可大面积脱落。皮疹疼痛,伴高热和内脏损害及全身中毒症状。8.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全身性药物反应。初发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损害,部分患者可进展为红皮病,多伴有颜面肿胀,后期皮肤干燥有鳞屑,瘙痒剧烈。常可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2cm),内脏损伤中以肝损害最为常见。致敏药物以抗癫痫药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1)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拉莫三嗪等。2)抗生素:磺胺类、氨苯砜、米诺环素、万古霉素等。3)其他:别嘌呤醇、美西律、特比奈芬、阿巴卡韦、磷酸可待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性皮炎的治疗:1.过敏性休克治疗应立即注射1:1000肾上腺素,并静脉输入葡萄糖液及氢化可的松,必要时地塞米松也可加人葡萄糖液内静推或快速点滴。使用升压剂、氧气吸入则等。2.停用可疑药物,并避免使用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3.系统治疗:(1)加速药物的排泄:主要包括多饮水、静脉输液,必要时可应用利尿剂,尤其对于有水肿的患儿。(2)轻型药疹: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 C 和钙剂,必要时可少量短期口服泼尼松每日 1mg / kg 。(3)重型药疹:应于早期给予激素静脉滴注治疗,如氢化可的松6~10mg/( kg . d )或地塞米松0.3~0.5mg/( kg . d )。待茄棚辩皮损好转后改成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一般用药7~10天。应适当给予氯化钾、高张葡萄糖液及高能量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输液,但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间断输入血浆、氨基酸,以支持治疗。(4)病情危重者:应进行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的冲击治疗,可给与甲基泼尼松龙10~20mg/( kg . d ),连续冲击3~5天,同时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1g/( kg . d )],连续2~3天,对冲击治疗仍不能控制病情者,可采用血浆置换治疗。4.外用药治疗和护理(1)无明显渗出的创面: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含薄荷的洗剂止痒。(2) 病情危重者:保证入量、温水浴、湿敷、清洁创面、使用消毒尿布,更换各种不同体位,床边隔离等。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参考文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变态反应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