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29日 (农历三月初六),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公里处打井时,发现秦陶俑残片及铜镞、弩机等。
当时,没人知道这些伏乎碎片价值几何。“有的老太太,把它们供为‘瓦神爷’烧香叩拜;又有人说,那是‘十八罗汉’;还有人说,因为有了这些‘瘟神’,村里才这么穷。”在农村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袁仲一,觉得乡亲们特别可爱。
20多天后,当地公社管水利的干部房树民跑去查看,认为不像“瓦神爷”,可能是文物,便向临潼县文化馆汇报。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赵康民,于4月26日让农民架着3辆平板车把这些碎片拖了回去,经过局部清理拼凑出2个陶俑。
消息不胫而走。6月30日,中央批示: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文物。1974年7月, 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考古队开始对该地进行勘察和清理,先后发现4个兵马俑坑,总面积为25380平方米, 属于秦始皇陵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些面容不一、姿势不一、衣着区分明显的人形军队整齐地排列在东侧。兵马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作为秦始皇陵遗址一个生动的切面为人熟悉,但就整个陵墓遗址而言,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坑还不过是困厅散冰山一角。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的发掘过程:
1975年3月,三个试掘方挖完后,一号坑的东端已全部暴露出来,出土了500多件陶俑、24匹陶马。四五月间,总算把大坑的基本范围确定了:东西约230米、南北约62.27米,深度4.5-6.5米,按密度估算,其中有陶俑、陶马6000件左右。
8月,正在北戴河疗养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遇上了聂荣臻元帅,告知西安临潼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兵马俑坑。聂元帅建议王冶秋立即打报告,建博物馆。
1976年4月23日,考古队终于在一号坑东端北侧,一棵杏树附近的地下发现了陶俑残片。5月,二号坑范围确定为曲尺状,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陶俑、陶马约1400件。随后,在一号坑西段北侧,又发现了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共有72件陶俑、陶马。
1978年,秦俑考古队在对秦始皇陵园进行考古勘探时,在秦始皇帝陵西侧20米,发现了国之至宝——铜车马。
1980年汪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对该地进行了局部发掘,结果出土了一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