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敕勒歌》出自哪个民族

《敕勒歌》出自:敕勒族

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各类史书有时也称之为“狄历”、“赤勒”、“铁勒”、“涉勒”、“高车”。

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各类史书有时也称之为“狄历”、“赤勒”、“铁勒”、“涉勒”、“高车”。

《资治通鉴》卷101《晋纪》胡三省注曰:东晋哀帝兴宁元年至二年(公元363~364年)“高车,即敕勒也,俗乘和念乱高轮车,故亦号高车部。

李延寿曰: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高车丁零。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与柔然同,唯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由此可见,敕勒族的车轮子高大是为中原人和其他各族所高数熟知的。

《敕勒歌》出自哪个民族

扩展资料:

历史

敕勒族的部落较杂,而且还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增加和变化。其早期主要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后来又出现“泣伏利氏”等十二姓。部众以“落”为单位,各个姓氏的部落有君长,但各部之间没有统一指挥者。

但“党类同心”,寇抄时相随而动。敕勒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较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北魏的交往。北魏先祖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十六年(公元333年)冬,曾征讨高车,“获万口,马牛羊百唤档余万头”。

可见敕勒族当时已经具备一定的畜牧经济和军事实力。至北魏拓跋什翼犍建国三十九年(公元376年),敕勒在阴山以北已经有很大影响,就连为躲避苻坚大军进攻而“避于阴山之北”的拓跋鲜卑的主力,在高车的寇抄下也不得不迁回漠南。

北魏太祖拓跋珪统治时期,随着对敕勒的征讨,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北魏集中较多的兵力打击高车,先后获其牛、羊、马等牲畜二百余万,人口十余万,车二十余万乘。

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又将高车归附于北魏的数十万落“皆徙置漠南千里之地”,具体范围是“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竟三千里”。

这样,北魏统治时期的北方各个军镇,以及今山西省西部、北部,内蒙古包头及其以西地区,阴山南北,都有敕勒族往来活动。可见,古代史家和文学家把今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称之为敕勒川是很有道理的。

敕勒族被迁到漠南以后,依靠这些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经济。至北魏高宗时,敕勒族的社会生活进入比较繁荣时期,与北魏之间的关系甚为融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敕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