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
一、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二、翻译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三、出处
《论语·学而》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他鼓谨李明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和“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二、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三、作者简介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祥告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订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扰让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