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概 [qì gài]
释义:
1.气节。
2.气魄。
3.气派;声势。
4.气焰;威势。
萧三 《血青》诗:“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
引证:
1.《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进京卖汪时节,多亏他的携老几万本钱做桩,才做得开,成得这个大气概。”
2.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 中国 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 皇甫村 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3.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元来你倚着丈人行的气概,就待欺负咱年华高迈。”
4.《红楼梦》第七九回:“一月之中,﹝ 薛蟠 、 金桂 ﹞二人气概都还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概渐次的低矮了下去。”
近义词:
气势 [qì shì]
释义:
1.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
2.指声势。
3.气概,勇力。
一、气魄 [qì pò]
释义:
1.气概,魄力。
2.气势,气派。
引证: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该中隐仔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