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是官职,具体以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拆迹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
拓展资料:
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
南北朝,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令置大夫亦侍御亏往往缺位。故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无疑。
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
唐、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
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御史中丞遂废。
清朝,督抚常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时以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习称督抚为中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中老神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