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是秦汉御史府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
御史大夫,中国古代官名,秦朝中二千石,唐初从三品,之后逐渐变为正三品,元朝从一品。秦朝设立的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汉代时,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东汉时又改名司空,大司空和司空仍为三公之一,但均已不再是最高的检察长官。
魏晋南北朝时,御史大夫官职又偶有恢复。隋唐之后的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最高的检察官,但不再有秦汉三公的权位。明代改御史大夫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一职遂废。
御史大夫主要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作为丞相副手处察亩理政事,因此有副丞手帆相之称;另一个则是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台之长,负责监督百官,尤其是丞相。其升任方式一般是丞相之位空缺,由御史大夫担任。
历史沿革:
西汉晚期,从原来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变为三公并立,是汉代官制中一大变革。
东汉初年,御史大夫的官属,由御史中丞总领,中丞替代御史大夫而成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偶尔也恢复御史大夫的名毕没雹称,或替代司空,或替代御史中丞。
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御史台长官,已经不再具有汉、魏三公的性质。
明代改御史大夫为都御史,自此其官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