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的拼音
[bǐng]
部首:木
笔画:9
五笔:sgmw
繁体:柄
解释:1.器物的把(bà)儿。 2.花、叶或果实跟茎或枝相连的部分。 3.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或漏洞。 4.〈文〉权力。 5.〈文〉执掌;掌握。
“柄”,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ǐng,最早见于销扮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柄”的基本含义为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如叶柄、花柄;引申含义为器物上的把儿,如刀柄、勺柄;量词,用于有柄物,铅斗旦如一柄伞。
在日常使用中,“柄”也常做动词,表示执掌;掌握,如柄事。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陂病切,兵去声。一作棅。【说文】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秦无卢。【注】戈戟柄。
又爵豆之属亦有柄。【礼·祭统】尸酢夫人执柄。【管子·弟子职】槐扰进柄尺。
又本也。【易·下系】坤为地为柄。
又权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权,又执民柄。
又【韩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又山名。【山海经】柄山,其上多玉。
又通枋。详枋字注。
又通秉。斗柄。【史记·天官书】作斗秉。
又【集韵】补永切,音丙。持也。
又【唐韵】【古音】必漾切。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