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有:无伴奏纯人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无明显节拍、旋律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等。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皮肆液功能并非为欣赏,而纯粹是为宗教礼仪所创作,是实用音乐,并不重视听觉上的美感或情感的表达。它由大量附有拉丁文歌词的单音音乐组成,是一种忠实表达经文的歌曲,其旋律超脱、冷静,毫无人间的欲念,听起来平和、虔诚而无激情。
格里高利圣咏一般为纯男声演唱,没有乐器伴奏,不用变化和装饰音。歌词只用拉丁文,旋律完全依唱词的节奏与韵律行腔,也没有固定的节拍,音程进行以同音反复、级进、小跳为主,雹激有少量的四、五度大跳。
词曲结合的方式分为三种:唱词中一个音节对应旋律中一个乐音的。称“音节式";唱词中一个音节对应旋律中两到三个乐音的,称“纽姆式”“纽姆”(neuma)是拉丁文中“符号”的意思;唱词中一个音节对应旋律中多个乐音的。称”花唱式”。演唱的形式有独唱、领唱、齐唱、对唱等。
格里高利圣咏简介:
格里高利圣咏(英语:Gregorian chant)是西方教会单声圣歌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主要是在第9世纪和第10世纪,法兰克人到达西欧和中欧期间发展起来,后来继续有所增加和编写。
通常人们认为是教皇葛雷哥燃物利一世(Pope Gregory I)发明了格里高利圣咏,但学者们认为是在后来的加洛林王朝时期,综合了罗马圣咏和高卢圣咏而形成。格里高利圣咏共有8种调式。传统上,格里高利圣咏由男人或男孩组成的唱诗班在教堂中演唱。
格里高利圣咏全都是天主教的礼仪歌曲,只供教士或教堂中的唱诗班吟唱,会众不参加唱诗。 格里高利圣咏所使用的调式被称为教会调式,约在公元7至9世纪之间形成,包括多利亚调式、弗里几亚调式、利底亚调式、混合利底亚调式以及这四种基本调式的变格形式,即副多利亚调式、副弗里几亚调式、副利底亚调式和副混合利底亚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