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志向应当建立在远大的目标上,守着一颗平常心,珍惜当下的时间,平时认真努力,脚踏实地,终能做成大事。
“心存高远”出自:勉侄书——诸葛亮
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释义:志向应当建立在远大的目标上,敬仰和效法古代的圣人,弃绝私情杂欲,撇开牵掣、障碍,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困睁粗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害自己高尚的情趣,何消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早团毅,思想境界不阔,碌碌无为地陷身在世俗中,无声无息地被欲念困扰,永远混杂在平凡的人群中,就难免会变成没教养、没出息的人了。
“终成千里”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汪镇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扩展资料: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权臣)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
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并因功加封丞相 、进爵阳都侯。
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勉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