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要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搏贺面来写,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
例:
《在酒楼上》通过讲述主人公吕纬甫由一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变成意志消沉的文人这样的转变,对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形象及心态做了深刻的探讨剖析。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不是阿Q式的麻木的老中国儿女,而是觉醒了的新人。但是,鲁迅笔下的觉醒者,这些已经获得自我意识的年轻的知识者们,不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兴奋、欢愉,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皮虚加深沉的悲剧感受,鲁迅揭示给读者的是人的自由的艰难和沉重。
《在酒楼上》文本中,鲁迅运用了色彩感非常强烈的自然意象及气氛感热烈的生活意象。它们在小说结构安排,素材连接,故事推进等方面都起到了用关键性的作用;
让主体和客体、日常世界和精神世界得以对接,“实现热情与冷峻的平衡”最终达到“多重的抒情”,即反基握派讽的抒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鲁迅在“五四运动”之前,也就是正式进入文学生活之前,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方面,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共同压迫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另一方面,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思想也十分活跃,使得人们的思想受到冲击。当“五四运动”渐渐落幕后,知识分子不像之前那么情绪高涨,而是也跟“五四运动”一样,消沉了。《在酒楼上》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与传统的小说背景设置相较而言,《在酒楼上》的背景设置尤如一首诗歌,众多的意象围绕着“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而组建。
洛思旅馆窗外寂静凄清的环境是“我”的情绪外化,也是在强化“我”的无聊,迫使我走向一石居的导火索。
一石居中依然以个体意象的集合组合成整体主观的情绪体验。这酒楼的一切物件都将成为“我”和吕纬甫情感观照的对象,回忆的载体和投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