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十八年夏,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去世了。然而,丧事未完,就在郭圣通的灵前,发生了令人惊骇的事件:一群衙役突然冲进灵堂,对参加吊唁的宾客大肆搜捕,甚至当众动刀,死伤多人;刘秀的次子沛王刘辅也被捕入狱;紧接着,一场全国范围内大搜捕活动展开,导致数千人被处死!
“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氏薨,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后汉书光武帝纪》
前皇后灵前屠杀宾客,这种事史上绝无仅有,史书对事件的记载,明显采取了淡化的手法,把相关的细枝末节隐藏于各个角落,但是数千人的血是无法掩盖的。
那么,仁君圣主刘秀,为何竟然在曾经的爱妻郭圣通灵柩前,做出此等骇人听闻的事呢?
显性危机:五王结交宾客,引发的治安问题
事件的起因,跟刘鲤杀人案有关:
“寿光侯刘鲤,更始子也,得幸于辅。鲤怨刘盆子害其父,因辅结客,报杀盆子兄故式侯恭,辅坐系诏狱,三日乃出。”——《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这个刘鲤是更始帝刘玄的儿子,刘秀登基后很大度,不光没有伤害刘玄的家人,还将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了侯,刘鲤后来成了刘辅的宾客。
刘玄当初被建世皇帝刘盆子的部下谢禄杀害,对刘玄忠心耿耿的式侯刘恭(即刘盆子的大哥),为了替刘玄报仇,亲手杀了谢禄。
虽然刘恭没能保护好刘玄,但是他对刘玄也算做到了仁至义尽,刘鲤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将父亲的死,归咎于傀儡皇帝刘盆子和刘恭。他借着跟刘辅交往过程中,结识了刘辅身边的豪强,通过豪强的手,杀了刘恭。
因为这件事,刘辅受牵连被捕入狱三天。可问题是,直接处理始作俑者刘鲤就好了,刘秀为何灵前大开杀戒,还全国捕杀宾客呢?事件显然没那么简单。
原来刘鲤事件不是个案,诸王宾客犯罪事件屡屡不断,大臣们多次上疏奏请刘秀遣诸王就藩,刘秀一直没有理会。在刘秀的纵容下,诸王“竞修名誉,争礼四方宾客”,尤其郭圣通的五个儿子,常常为了礼聘名士,往往一掷千金,他们居住地北宫,几乎成了一个小朝廷。
阴丽华的弟弟阴就,曾经利用五王渴望礼聘隐士井丹的急迫心理,从北宫诈骗走了一千万钱,被朝野传为丑闻。
诸王暗战、宾客犯罪、权贵火上浇油,诸王之间的“人才军备战”,成了东汉帝国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动乱之源。
隐性危机:诸王背后,暗潮涌动的政治摩擦
如果仅仅是治安问题,刘秀或许还能容忍,逐渐地诸王之间的“军备竞争”变了味,就在事变发生前,有人给刘秀上了一道奏疏,引起了刘秀的警觉:
“及郭后薨,有上书者,以为肃等受诛之家,客因事生乱,虑至贯高、任章之变,帝怒,乃下郡县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后汉书马援列传》
肃,是指王肃,王莽的侄子王磐的儿子。新朝虽然灭亡了,王磐和王肃父子俩富贵依旧,他们与新政权的上层权贵们(包括刘秀的儿子们)打得火热。王磐就因为卷山扮并入苏邺、丁鸿案件,死于狱中,王肃丝毫没有触动,依然穿梭于北宫。
贯高是汉初赵王张敖的国相,因为刘邦对张敖无礼,贯高在柏人县布下埋伏,准备谋刺刘邦,亏得刘邦改变行程才躲过一劫。任章是魏桓子的家臣,缺逗曾经献计联合赵韩,谋害了智伯。
上书人的意思很清晰,前朝权贵跟王爷们打得火热,这些家伙跟贯高他们性质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唆使王爷们对陛下您不利!
奏疏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刘秀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诸王势大,自己百年之后,新皇帝能镇得住他们吗?
这一年距离刘秀驾崩还剩五年,就在前一年,刘秀下旨为自己修建皇陵,暮年的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必须身后事做打算了。
面对诸王势力的强盛,大臣们再三上疏,刘秀一忍再忍。刘鲤明目张胆的行为,以及前朝危险分子王肃的介入,终于使刘秀意识到,诸王之间,以及诸王与皇权之间,必然会发展成政治集逗迹团之间的利益搏杀!
倘若如此,
皇权的安全怎么保障?政权的安危如何保证?这封奏疏,正好撩拨到刘秀最敏感的神经
,他一怒之下,大开杀戒!
危机根源:郭圣通废后,引发的政治斗争
郭圣通的五个儿子之所以成为事件的“重灾区”,除了他们宾客最多外,还有一个刘秀说不出口的痛楚:嫡庶之争。
刘秀十一个儿子,前皇后郭圣通生五子,现任皇后阴丽华生五子,许美人生一子。废太子刘彊是长子,生母郭圣通,现太子刘庄,生母阴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