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由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伍世和花纹所产生。象形字有:月、龟、马、鱼、日、门、木、山、手、羊、草、鸟、虫、川、耳、口、人、田、水、火。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的一种传承,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文字。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言的工具。
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例如“身”字,古文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形,其本义为身孕。
《诗困橘游·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用的就是本义。又如“行”字,甲文、金文写如“ ╬”均象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
《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中的“微行”汪销就是“小路”的意思。正因为象形字像实物之形,因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望即知其为何物,也就不难察明其本义。
但是,象形字毕竟是文字,它不是写生画,不可能把每一个事物的细微差别都描画出来。例如甲骨文中的“豕”和“犬”,都是象形字,形体很相近,就不容易分辨。
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骨金文演变为小篆,隶书代替了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糊,同时,许多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也无法用象形的方法表现,这些都是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